主题评价:
  • 0 次(票) - 平均星级: 0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溪床作业中的设备支撑与脱困策略
#1
溪床作业的挑战与风险
在溪床或湿地环境中使用小型挖掘机(如TB-135,约重8000磅)进行清理、挖掘或修复工作,常常面临地面承载力不足、设备下陷、泥浆吸附等问题。尤其是在清理河道障碍物(如水獭或河狸筑坝)时,设备需进入低洼、潮湿甚至饱和泥浆区域,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泥坑,造成停工甚至设备损毁。
溪床泥浆的“吸附力”极强,一旦设备陷入,往往需要额外机械协助才能脱困。泥浆对地面压力的容忍度几乎为零,设备即使具备低接地压力(如TB-135约为3 psi),也可能在湿软地面上迅速下沉。
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思路
为了在溪床中安全作业,操作员通常需自制“走板”或“垫板”以分散设备重量。常见设计包括:
  • 使用2×6或2×8木板,通过螺杆(all-thread)穿孔固定,形成多层结构
  • 每块垫板厚度为5~6层,长度覆盖履带宽度(如14英寸),并横向铺设
  • 垫板间可用链条连接,形成可弯曲结构,适应地形起伏
  • 垫板中间留孔,便于挖斗插入搬运
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废弃电线杆或树干横向铺设,形成天然支撑路径。这种方式在林区或有倒木资源的区域尤为实用。
泥地作业的辅助工具与技巧
在泥地作业中,以下工具与技巧可显著提升安全性:
  • 随车携带10~15英尺长的木杆或钢管,用于挖斗辅助支撑或自救
  • 安装液压拇指(thumb),提升搬运垫板与障碍物的效率
  • 使用绞盘推土机(如D5G LGP)进行牵引保护,绞盘处于自由状态,随时可启动
  • 制作多块8×8英尺的垫板,采用交叉铺设方式,形成稳定平台
在北卡罗来纳州,一位操作员在清理水獭筑坝时,提前布置了五块垫板,并用液压拇指搬运,成功避免陷入泥坑。而在华盛顿州,一位施工人员因未使用垫板,导致EX200挖掘机陷入奶牛池塘,设备仅使用100小时便被迫送修,维修费用高达数万美元。
垫板材料与结构建议
根据设备重量与地形条件,垫板可采用以下结构:
  • 轻型设备(<10,000磅):使用2×6或2×8木板,双层交叉铺设
  • 中型设备(10,000~30,000磅):使用4×6或6×6木梁,链条或钢缆连接
  • 重型设备(>30,000磅):使用8×12或12×12橡木梁,钻孔后用螺杆固定
垫板搬运方式:
  • 挖斗插入中孔提起
  • 拇指夹持边缘搬运
  • 钻孔穿绳形成“提手”,便于定位
结语
在溪床或泥地环境中作业,设备支撑与脱困策略至关重要。通过合理设计垫板结构、携带辅助工具、预设牵引设备,可显著降低陷车风险,提升作业效率。经验表明,提前准备与灵活应对是溪床作业成功的关键。无论是清理水獭筑坝,还是进行河道修复,操作员都应将“地面支撑”视为首要任务。
微信: waji8243
抖音号:29499311083
回复


论坛跳转:


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: 1 个游客